事有反常必为妖。日本与新加坡庆祝建交50周年的 kaiyun 活动“又臭又长”,双方你开云官方下载来我往,分外亲热。上次是开云中国李显龙在日本受到隆重接待,勋章也领了,狠话也说了。这次轮到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访日,除了一致催(gui)促(qiu)美国慎重对待TPP外,双方还聊到了新马高铁。
一向热衷于拿新干线较劲的 kaiyun app 安倍公开表示“非常期待推进合作”,而陈庆炎的表态则比较耐人寻味:“了解日方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却唯独没有提到“成本及报价的合理性”。这就为其他开云app竞标方提供了空间。而且,计划中的“新马高铁”也不是新加坡一家说了算。就在半个月前,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也访问了日本,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安全性”最为优先,但价格也极为关键。
马来西亚之所以重视价格,是因为全长350公里的“新马高铁”大部分线路都在本国境内,而高达近140亿美元的预算大部分也由本国分担,因此不得不考虑性价比。如今的事态已经越来越明朗。马来西亚总理一个月前访华,双方签订了马来西亚东海岸衔接铁路计划及购买军舰等接近2325亿人民币的商业合同。中方已经明确表示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方发展战略对接,推进高铁等方面的合作。笔者认为更关键的是中方的这个提议:“双方提升金融合作”。
高铁工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运输线路,而是一项长期的经济投资,所在国的资源开采、物流体系、经济制度等都会受到投资国的巨大影响,两国的关系会因为铁路而牢牢绑定在一起。上一轮“铁路热潮”出现在19世纪中期到一战前,伴随而来的是列强“跑马圈地”、瓜分势力范围,但那时的主要玩家如英国、美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在这轮“高铁热潮”中几乎销声匿迹。究其原因就在于门槛过高。
输出高铁,除了有技术有经验有品牌有服务有熟练工人,还必须有雄厚的金融信贷支撑。换句话说,你开云体育平台得让那些暂时没钱但又有需求的国家能够“分期还贷”、“用时间分摊成本”。说白了就是既出钱又出力,还得陪着笑脸,而收益的周期则长达数十年。因此对外争夺高铁订单就成为世界寥寥数国的“特权”。
想想看,中方既提出推进高铁合作又提出金融合作,话已不必开口,用行动证明即可。而马来西亚方面其实早就倾向中国方案,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政治互信。“新马高铁”的修建周期长达10年,马方要找的是一个靠得住的伙伴。纳吉布称中国是“真朋友”,强调双方关系已经进入“特殊阶段”,军事关系更达到“新高度”。
2、技术先进。2016年6月,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称“中国技术最先进,因为能包容各国最好的科技。”
3、储备雄厚。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外,最令马方满意的是中国具有在不同气候和不同地质条件下建设运营高铁的成功经验。海南环岛高铁作为世界唯一一条热带环岛高铁就是最好的广告。而中国1.开云9万公里的高铁营业里程高居世界第一,已经证明了无可辩驳的优势。
4、合作基础。目前,中国是马来西亚主要的轨道车辆供应方,占该国市场80%的份额,且多数在马来西亚本土生产,双方的合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日本方面也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譬如日本占据了形象和媒体关系的制高点,一般民众都认为“新干线”更安全。而新加坡方面更是倾向于将订单交给日本,主要原因就是更信赖日本的车辆和信号系统,对日本企业有种“品牌信心”。
笔者认为,除了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之外,新加坡如今似乎认为高铁“奇货可居”,因此想把这个工程当成王牌,要挟东亚大国,想在其他一些问题上讨价还价。众所周知,最近一年里新加坡惹得“祸”还真不少。简单梳理一下,就包括:
1、不知好歹,悍然拿非法仲裁说事儿,触碰中国核心利益;
2、颠倒黑白,忽视日本侵略史,反而要求受害国搁置慰安妇等问题;
3、惹是生非,拥护美国“重返亚洲”,支持美军在其领土部署P-8间谍飞机;
4、执意对抗,明目张胆从中国台湾省运送9辆装甲车回国。
就“新马高铁”来讲,日本挟拿下印度订单之威,拼命攻关,一心要拿下东南亚最大的高铁工程。除了想报“雅万高铁”的一箭之仇外,还夹杂有“厌华”与“恐华”的情绪,聪明的国家和领导人一般都能看出意气用事的弊端,不会选边站队。“新干线”曾是发达国家的一个象征,但其技术尽管进行了数次升级,但底子没变,依然是50多年前的体系。当初“新干线”在规划和修建时,连日本人自己都反对,著名作家阿川弘之就曾经批评新干线是“第二个大和号战舰”,言外之意就是华而不实、性价比极低。只是在近20年里,日本人才转变了看法,不再对其讽刺挖苦,转而将“新干线”粉饰成为“先进技术”。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偏执。笔者认为,应该让“新马高铁”回归其本质,将商业工程交给商业规律来决定,这样对各方都很公平。作为自由贸易与公平秩序的捍卫者,中方不惧怕任何竞争,但也会狙击一切不择手段的“暗箱操作”。
本人是一位大宗商品现货指导老师,以原油沥青和天然气为主,之所以会每天发表这样的国际政治事件评论,主要是因为本人往往在分析行情趋势的时候,需要考虑国际消息的影响,不管文章是整理或者原创,都是为了让投资人能得到更多的技术学习。近期沥青中线布局,我也相信在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精英加入本人的指导战队,博弈利润,胸有成竹。